特別活動 |By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- 潘乃欣、親子天下shopping

防霸凌課題2:校園衝突難化解?

衝突常來自人總以自身角度發言,忽略另一方想的和自己不一樣。第一線老師分享兩種溝通方式,引導學生練習有話好好說。

by 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- 潘乃欣 (親子天下雜誌128期 2023-09-01出刊)

國中男生阿哲(化名)和小宥(化名)打掃教室走廊時,抓到一隻活的「喇牙(白額高腳蛛)」,用長柄夾把喇牙夾起來,分享給同在打掃的阿明(化名)看。想不到阿明很怕喇牙,開始往走廊另一頭跑。

阿哲與小宥見此情況,覺得很好玩,便夾喇牙追著阿明,一路跑進廁所。最後阿明把自己關在廁所裡,阿哲和小宥在隔壁間廁所上頭,繼續揮舞夾有喇牙的長柄夾,試圖和阿明「打招呼」。

幾天後,班導陳老師邀阿明、阿哲、小宥和他們的家長到校圍圈坐下,討論這起事件。阿明的媽媽先發言,一開口就說,「為什麼你們兩個這樣欺負我兒子,就因為我家單親嗎?」

從這段真實對話,可看出每個人擁有不同成長背景、看事情的角度不同,即便願意溝通,仍因不了解對方說話出發點、在乎的面向,衍生成霸凌等不必要傷害。

如何與人好好說話」是一輩子受用的學問,而學校做為學生第一個社會化場所,又在指導溝通這件事上,扮演至關重要角色。比起平靜的日常生活,衝突發生當下,更是練習溝通的絕佳時機。

《親子天下》採訪現場教師和專家,舉出兩種適用校園的衝突溝通心法,讓學生間的言語戰爭止於和平,且降低復發機率。

點擊看全文 》

對話模式1:善意(非暴力)溝通

花蓮縣三民國小教師黃建茗多年前接觸美國學者馬歇爾.盧森堡(Marshall B. Rosenberg)所創的「善意溝通(又稱非暴力溝通, Nonviolent Communicatuon)」,應用在日常課堂至今。

一段對話中,人們傾向主觀表述對結果的評價,而善意溝通建議雙方先回歸客觀事實,並且清楚表達自身的感受,藉此同理彼此,然後理性討論如何解決衝突。善意溝通包括四步驟:先說自己對另一方或事件的觀察,接著談自己的感受,最後主動提出自己的心理需求,和給對方的具體請求。

舉例來說,兩組學生因借用籃球場地起爭執,其中一方表示,「我看到你們在用這個球場(觀察),但這個場地是我們先預借的,我們現在覺得很生氣(感受)。因為我們按規定來,希望能被尊重(需求),能不能請你們先讓我們用,再上網預約其他時段?(請求)。」

學生最常見的問題,是把四步驟混為一談,尤其常忘了講出情緒。黃建茗觀察,學齡階段學生愛玩線上遊戲,易把激烈的虛擬世界語言,帶到現實中,且把感受、需要、請求併在一起講。

比如「你去死吧!」說的人明明只想表達自己很生氣,卻沒講出最核心的情緒,而直接以不合理請求呈現。

「你不要拿我橡皮擦啦!」也是一例。說話的人並非不願借用,只是需要得到尊重,但他沒講出自己真正的情緒和需求,以致聽者反嗆:「你好小氣、口氣好差。」

在黃建茗引導下,說話者依善意溝通四步驟,重新說,「你剛剛拿了我的橡皮擦,我感到生氣,我需要被尊重,我希望你先跟我說一聲再借。」這次換到聽者一句道歉、保住兩人友誼,也讓事件順利落幕。

關注如何實踐善意溝通的善意溝通修復協會,進一步彙整善意溝通的兩個常見盲點。首先是「觀察不同於評論」。「我看你在流淚」是觀察, 但不少人直接說「我看你很沮喪」就已涉及主觀推論與評價,易造成溝通誤會。

第二是「感受不是想法」。說「我覺得很挫折」是感受,但若劈頭就說「我覺得被誤解了」,等於在分析別人怎麼對待你,超出感受的範疇。

而當衝突兩造三不五時口角、恨意已深,或已確實構成霸凌時,從美國、南韓、日本到台灣,愈來愈多學校導入「修復式正義」來解決。

對話模式2:修復式正義

修復式正義也是一種對話模式。它原本運用在司法體系,由一促進者(主持人)主持會議,邀衝突兩造,和中立的旁觀者列席。對話從衝突發生的事實開始說起,接著討論事實對被害者的影響,最後商議彼此未來該怎麼做,終極目標是化干戈為玉帛。

任期逾十年,剛卸任的台南市建興國中前學務主任李明山指出,修復式正義導入台灣校園前,處理霸凌的方式是記過、懲處,以利事件趕快從檯面上落幕。

但學校還肩負教育功能,和司法體系不同。傳統的懲處,加害人雖因錯誤受罰,但沒和受害者的痛苦產生連結,不明白自己的錯誤,對對方帶來哪些傷害。李明山強調,修復式正義最可貴的是,能讓加害者面對被害者,藉由深度對話,知道自己行為對人造成的影響,且有機會透過道歉等方式彌補。

阿明事件中的每個主角,就透過此方式和解。阿哲、小宥坦承當時不知道阿明恐懼喇牙,當場在修復式會議上道歉。阿明和媽媽也經由面對面交流,確信兩人不是故意欺負,因而選擇原諒。

近年校園霸凌通報案量提升,不少學校傾向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,盡量壓低案量。李明山反而正向看待此事,「有通報不一定不好,如果能直視衝突本質,妥善解決,絕對是讓學生最快懂事的過程,」他說。

同樣投入修復式正義,已在校園主持過數十場會議的新北市鶯歌國中教師林民程進一步說,修復式正義不只修復學生間人際關係,還能提升老師的信賴感,讓學生相信「他真的想幫我解決問題,而不是來處罰我」。

但像林民程、李明山這樣的先行者,終究是少數。李明山說,修復式會議單場約要談一小時以上,會前還要針對加害者、被害者,舉行約兩到三場會前會,有時連受害者家長都表態沒空配合,老師更常嫌耗時。

另有學校以衝突案量衡量修復式會議成效,直言 CP 值太低。李明山坦言,修復式會議確實不會減少案量,但因經過深度溝通,議定兩造的未來相處新方式,有效降低衝突復發率,鼓勵親、師藉著衝突,多花點時間,提供孩子們學習機會。

林民程則以自身經驗分享,他不只用修復式正義處理學生衝突,舉凡成績退步、親師口角,都能循此對話模式找到解方,是值得現場老師了解的技能。

畢竟有人的地方,就有溝通,從校園開始好好傾聽與說話,足以奠基更成熟的未來社會。

化衝突為和平的2種溝通模式

善意(非暴力)溝通:觀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請求4步驟依序說,先講心情再談事情

修復式正義:聚焦衝突事實、對被害者影響、未來做法3件事,不讓衝突再度發生

想馬上了解,預防霸凌書單 》

馬上找到霸凌解方 》

📌防霸凌補給站

預防&防治霸凌,需要面對的5大課題!(總篇)

課題1:如何教孩子反歧視、養出同理心?

課題2:校園衝突難化解?

課題3:面對霸凌、受凌者心傷

課題4:特殊生容易被霸凌怎麼辦?

課題5:孩子捲入霸凌,家長如何自我修練?


衍生閱讀
怎麼教孩子面對校園霸凌?霸凌定義與類型

從小培養好情緒好人際 預防霸凌的N個資源

教孩子面對霸凌與處理: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,所以才可能產生衝撞

分享至 |